番禺爆款姓氏有哪些?没有“土豆丝”
最近,
(相关资料图)
一个姓氏的自我介绍梗被带火了:
“我姓彭,土豆丝彭”
图源:哈组
然后,评论区便一发不可收拾,
燃起了网友的拆字创作欲,
如:我姓朱,牛人朱;
我姓姜,美女姜;
也有谐音梗+拼音的玩法,
如:洗衣液谢、刺猬崔……
轻松玩笑之余,也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姓氏蕴含了别样的魅力。
从古至今,
岭南的好山好水,
滋养了各个宗族的发展,
延续丰富了祠堂文化,
一代又一代的广州历史名人,
层出不穷。
今天就来盘点一下:
番禺姓氏名家
背后的历史名人和故事,
看看爆款姓氏有没有你的?
▼
岭南第一大姓“陈”,
在清光绪年间,
就已经是广东姓氏榜首,
呼声那是相当高的。
陈氏始祖被誉为番禺开拓第一人,
经记载为东晋建国大将军陈元德,
牌位还供奉在石楼镇的善世堂内。
石楼陈氏宗祠外观
晋元兴三年(404年)陈元德奉命来广东征战,后携妻避居于禺南白水坑,后迁至坑头,堪称广州开拓第一人,被广州乃至珠三角众多陈姓族群奉为始祖。
陈元德的后代繁衍至今,已发展成为当今广州一大氏族。除坑头村外,石楼、赤岗、大岭、练溪、梅山诸乡陈姓,都是他的后裔。
南村镇坑头村文化体育公园 陈元德雕像
(图源:网络)
说到比陈家祠更为历史悠久的祠堂,那就得把目光聚焦到番禺沙湾何氏宗族的始祖祠——留耕堂。
说起何氏,
番禺有着大名鼎鼎的“何氏三杰”,
广东音乐的创始人:
何柳堂,何与年,何少霞。
《赛龙夺锦》《雨打芭蕉》等
细蚊仔都识唱的经典曲目,
就为他们所创作。
何氏三杰
何柳堂(左)、何与年(中)、何少霞(右)
番禺沙湾能成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,沙湾何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得益于富裕的经济条件、开明的思想和活泼的民间艺术,沙湾何氏族人不仅能文能武,还能歌善舞。何氏音乐清新典雅、委婉柔和、自成一体,从“琵琶大王”何博众到享誉中外的“何氏三杰”,他们成为广东音乐的开拓者、改革者、传道者。
广东音乐纪念馆——沙湾三稔厅
/
枝繁叶茂的许氏,
也有很多故事。
潭山许氏始于福建莆田县,始祖宋代光禄大夫许彦先卜居潭山,后因官事迁住始兴县,其孙许青为潭山开村(番禺区化龙镇)之祖。自许青来到潭山村务本里,距今已900多年历史,流传近三十代。
如今番禺化龙镇潭山村,
在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上,
也是扬名广府。
潭山村
被列入“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的潭山飘色,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是潭山村一年一度的“娘玛诞”,诞期当天都会举办飘色巡游。
年至耄耋的许冠其,是潭山乞巧文化的传承人。村内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时,都会在许氏大宗祠内举办潭山村乞巧文化节,供市民感受乞巧魅力。
谭山飘色(图源:番禺化龙融媒)
潭山乞巧传承人其叔(图源:番禺融媒)
许家的近代名人也有很多。
许崇清为三任中山大学的校长;
还有TVB金牌绿叶许绍雄、
香港歌王许冠杰和其三个兄弟,
都是潭山许氏后人。
许氏后人代表
许崇清(左)、许绍雄(中)、许冠杰(右)
番禺南村镇板桥村,
有座黎氏宗祠,
又叫黎永思堂,
是为纪念抗清名将、
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。
黎氏宗祠
黎遂球博学多才,善书画,是明天启七年的堂堂举人,是“南明五忠”之一;一代才气十足的豪贤,被世人称之为“牡丹状元”,他写的《古侠士磨剑歌》最见其本色:
十年磨一剑,锈血看成字。
字似仇人名,难堪醉时视。
旧仇剑边鬼,新仇眼中泪。
倚啸复悲歌,齧断长虹气。
不得语公孙,阿世斯其志。
崔氏的发源地虽在山东,
但在番禺,“员岗崔氏”
也是被称为四大名乡望族之一,
作为宗族象征的崔氏昌大堂
也称为“四大名祠”之一,
有着悠扬的历史底蕴。
崔氏昌大堂(图源:网络)
曾经的金氏家族,富可敌国。
金氏家族曾是从太平沙盐商起家,
像我们熟知太平馆西餐厅、南园酒家等,
也是从他们家“进货”。
历史代表人物有金曾澄(1879一1957),字湘帆,番禺人,出生在高第街,是岭南近代历史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,1957年任广州文史馆副馆长。
“李”姓是唐朝时期的国姓,
乃至今天我们都还在讨论,
“全球第一大姓氏,到底是李姓还是王姓”。
在番禺沙湾有一座李忠简祠,是李氏族人为纪念先人南宋时期科举的广东探花第一人李昴英而建。李昴英谥号“忠简”,为官洁正,忠直敢谏。后封番禺开国男,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第一位广东籍的探花,有《文溪集》传世。
李忠简祠(图源:番禺沙湾融媒)
姓氏的背后藏了太多故事
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?
来源:i广州、广州番禺发布往期
编辑:许兴尧、曾柔
校对:孙轶英
审核:胡普甜
复核:李思莹
签发:李文峰
RECOMMEND
关键词: